本報訊(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何金燕 杜巧巧 通訊員 唐佳璐 顧潔麗 葛偉飚)
“這個是快遞機器人、無人售貨車,都是日常使用的。”南豐社區的講解員介紹道。4月12日,“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·全國媒體浙江行”主題采訪團的記者前往紹興上虞百官街道南豐社區。一進入南豐平安共同體,記者們就被眼前幾輛外形可愛的自動化車輛所吸引,連呼可愛、神奇。
看著大家驚奇的表情,講解員說:“我們還會帶大家見識到更多的社會治理方面的驚喜哦。”說著就帶領大家進入了綜合指揮區。只見大屏上清晰地顯現社區的地圖、網格的分布以及南豐平安共同體介紹和總體布局等。“這里是我們整個南豐平安共同體的大腦中樞,包含多個平臺,集周邊小區智慧安防、網格員管理等功能于一體。”
“在平安共同體內,是如何實現共同治理的呢?”面對記者的提問,講解員說:“我們根據標準化建設,整合“6+N”要素,以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為目標,切實發揮平安共同體的作用。至于如何具體起效,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,我為大家一一介紹。”
“真的要謝謝你們,現在樓道里的電瓶車再也不亂停放了,我走路都順暢多了。”來到平安共同體的聯勤工作區,正好有居民王大媽來感謝工作人員。
原來南豐社區所屬的和欣家園小區沒有固定的非機動車停車棚,小區居民就把電瓶車停放在樓道內、單元門口,不少居民還會私拉電線用來給電瓶車充電。“這個情況我們已經反映過好多次了,既影響進出,還有安全隱患。”王大媽說,反映到聯勤工作站后,通過街道村鎮建設辦、社區、業委會等多方努力,根據民意調查確定施工方案,解決了這一問題。
“實行聯勤工作法是我們平安共同體的精髓所在。”講解員介紹。所謂的聯勤工作法就是搭建“五議一創”議事平臺,將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組織起來,共同參與小區治理。
“杭州有武林大媽,我們這有南豐大媽。”講解員笑著將一位穿著紅馬甲的大媽推到記者團面前。據介紹,“南豐大媽”都是社區中心從黨員、熱心居民中招募的巾幗志愿者,是一支集社區服務、平安宣傳、隱患排查、糾紛調解、治安巡防為一體的志愿服務隊伍,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,記者們在一面墻前停了下來。“在這里,我們充分運用現代化的5G、3D等前沿科技打造了一個高度集成的平安法治宣傳區,根據不同受眾,提供‘菜單式’普法宣傳、法制教育。通過互動體驗,傳遞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安全防范類知識。”說著,講解員就示意記者用手觸碰墻上的互動。
在共同體內,共設置了綜合指揮區、聯勤工作區警務站、義警之家、平安法治之家、物管之家等6個功能區塊,有效解決基層治理中力量分散、功能不全、末梢不暢等難題,探索出了“平安共同體+網格智治”新模式,采用一體化黨建引領、一盤棋網格智治、一站式高效服務,平戰結合運作的治理模式。
一審:李翔
二審:羅霞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陳佳婧
來源:湖南法治報